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》的通知。点击查看名录全文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》包含碑刻、摩崖石刻等1658通(方)重要文物,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,文字种类包含汉文、藏文、蒙文、满文、维吾尔文等20种,全国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均有分布,保管、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。
此次发布的名录全面展现了我国古代碑刻刻成年代、类型形制和分布区域情况,记录了我国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,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。相关文物还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字、书法、文学的演变,反映古代经济社会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,记录了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。
桂海碑林。
文物名称  | 文物保护单位/文物收藏单位  | 年代  | 
南梁中大通五年周当易滑石地券  | 鹿寨县文物管理所  | 南北朝  | 
唐调露元年李寔西山造像记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唐大历五年颜真卿书“逍遥楼”三字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唐建中元年韩云卿撰舜庙碑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唐建中元年郑叔齐撰独秀山新开石室记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唐会昌四年传为元晦题叠彩山记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唐传为元晦题四望山记  | 桂林石刻  | 唐  | 
北宋皇祐五年狄青撰平蛮三将题名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北宋熙宁七年潘景纯等二人同游还珠洞题名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乾道二年张孝祥撰朝阳亭记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乾道二年张孝祥赋朝阳亭诗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乾道九年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并序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淳熙三年朱熹撰有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淳熙十一年陈邕跋刻张栻书《论语·问政》章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绍熙元年朱睎颜跋刻梅公瘴说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庆元元年朱希颜跋刻石曼卿等十六人饯别题名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庆元三年杜思恭跋刻陆游诗札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庆元四年饶祖尧跋刻蔡京书元祐党籍碑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嘉泰元年王正功宴享计偕者劝驾诗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嘉定六年柯梦得撰运判方公祠堂迎送神曲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嘉定八年方信孺跋刻米芾自画像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南宋静江府城池图并记  | 桂林石刻  | 宋  | 
宋荔子碑  | 柳侯祠碑刻  | 宋  | 
宋史渭百寿图  | 百寿岩石刻  | 宋  | 
宋供养释迦如来往世十八尊者五百大阿罗汉圣号碑  | 会仙山摩崖石刻  | 宋  | 
婺州双林寺善慧大士化迹应现图  | 会仙山摩崖石刻  | 宋  | 
宋嘉定四年刻元祐党籍石碑  | 融水苗族自治县博物馆  | 宋  | 
元至正黄裳题撰灵济庙记  | 灵渠  | 元  | 
元柳州路文宣王庙碑  | 柳侯祠碑刻  | 元  | 
元柳宗元像跋碑  | 柳侯祠碑刻  | 元  | 
元柳州路重修灵文庙记碑  | 柳侯祠碑刻  | 元  | 
元赵孟頫“宁寿”石刻  | 百寿岩石刻  | 元  | 
大明靖江安肃王陵神道碑  | 靖江王府及王陵  | 明  | 
明计宗道书《荔子碑》  | 柳侯祠碑刻  | 明  | 
明隆庆俞大猷古田纪事碑  | 百寿岩石刻  | 明  | 
明隆庆俞大猷题百寿岩诗  | 百寿岩石刻  | 明  | 
明崇祯四年成二、下故都村石牌  |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  | 明  | 
清重修罗池庙记碑  | 柳侯祠碑刻  | 清  | 
清关骏杰题《苏公奉旨援越抗法督边记》摩崖石刻  | 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  | 清  | 
清李应章撰《南陲保障》摩崖石刻  | 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  | 清  | 
翼王石达开等唱和诗刻  | 会仙山摩崖石刻  | 清  | 
广西入选名单。
碑刻是古代
碑、碣、墓志、摩崖、石经等
文字石刻的统称
跟随日报哥来看看
广西入选的部分
古代碑刻石刻文物
↓↓↓


广西总兵官俞大猷撰《古田纪事碑》。图源影像广西

宋嘉定四年刻元祐党籍石碑。

南宋庆元四年饶祖尧跋刻蔡京书元祐党籍碑。
碑刻是凝固的历史
也是流动的文化
一起保护好这些“活化石”!
